肺栓塞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暖心守沪响应号召勇挑重担普陀人以责任 [复制链接]

1#

在防疫一线

有这样一群人

用汗水和坚守续写着

自己的使命担当

也给了我们满满的“安全感”

生命救治不间断的背后:

同济急诊人的执着坚守与责任担当

晚上19时,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宋艳丽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,冲好一碗泡面,打开电脑准备参加一个线上会议。此时,电话铃突然响了:有一名年轻患者要从外院转过来,指末氧偏低,白天有过晕厥,病情比较重。放下电话,来不及多想,宋艳丽抓起随时备在办公室的防护服,直接冲到抢救室——这样的场景是急诊一直以来的常态。静悄悄的夜,天空繁星点点,急诊人始终一如既往,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而奔波不息。

“患者血压91/56mmHg,指末氧饱和度88%,体温正常”。接诊的主治医师毛剑辉把患者在外院的检查资料很快递给了宋艳丽。这位患者一个月前有不明原因右下肢水肿史,最近一周出现明显的活动后气急,当天上午出现两次反复晕厥,结合化验提示D-D二聚体、心肌酶及BNP均明显升高,几乎第一时间可以断定这是一例高危肺栓塞,需尽快溶栓治疗。这时,得到消息的心血管内科主任周琳也赶到了抢救室,立刻给患者做了床边心超检查,右房右室明显扩张,室间隔矛盾运动,左心室呈“D”字征。高危肺栓塞诊断基本明确,立即予rt-PAmg静脉溶栓治疗。随着溶栓进行到一半,患者表示,胸闷症状较前明显好转,血压恢复到/69mmHg,指末氧饱和度升至95%。大家悬着的一颗心终于可以暂时放下了。此时患者核酸快检显示阴性,患者后续被转入急诊缓冲病房进一步监测治疗。

自3月疫情暴发以来,医院急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,急诊接收急救车次超过平时的2-3倍以上,每天在有限的空间里,做好防控规范的情况下,分类分区处理好所有的危重患者,急诊医护面临了巨大的压力。医院高度重视急诊救治工作,及时建立急诊工作专班,解决急诊困境,很快利用“绿帐篷”建立了急诊前置预检及第二救治区,开设了急诊临时隔离病房,抽调大内科和大外科的力量前来支援。随着疫情进展,急诊抢救患者越来越多,很快,医院再次开设两层临观病房来缓解急诊压力。

3月30日,医院最新部署,急诊医学科病房(含EICU)全体搬迁到甘泉楼八楼东(原心内科CCU)区域,将原来病房改制为应急缓冲病房。当晚,急诊医学科在吴先正的带领下,闻令而动、各司其职,有核对患者信息的、有打扫新病区的、有负责整理物件设备的等等,更有一些医护人员放弃休息从家里赶来,一直奋战到夜深人静。其中有一部分是规培学员,他们也是此次搬迁的主力*,主动克服困难、全程投入。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无微不至地关心关爱每一位患者,对护理区域的卫生情况进行严格消*、擦拭,设备统一管理。护工阿姨和后勤保障师傅也一同加入搬迁队伍。最终,搬迁工作圆满完成,新的病房顺利启用运转。

疫情以来,医院急诊急救绿色通道从未中断,在面对各种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,同济急诊人始终坚守着这扇通往生命绿色通道的大门。

“”:

同济急诊人的庄严承诺

每当夜深人静,急诊室里依然灯火通明、人头攒动。面对来自疫情防控、急危重症者、社会舆论、人员紧缺等多方面的压力,急诊*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,引领急诊医护奋战在一线,花甲之年的吴先正坐镇统筹,支部书记左洪鹏统管抢救室救治工作,宋艳丽勇挑重担,处处从大局考虑,冲锋在前,协调各方,所有人员坚守岗位、不辞辛劳、担负起护佑生命的使命与责任,在狭小的空间里,身穿密闭的防护服,穿梭在病患之间,仔细查体、诊治每位患者。

除了原本的抢救区域外,急诊医学科的“绿帐篷”——急诊第二救治区域,在急诊消杀时启用。后在院部的积极协调、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,又进一步开辟了第二观察区域,起到分流部分患者、为新就诊患者腾出空间的重要作用。急诊区域的密集也增加了感染风险,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,医护人员也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防护,发放口罩、手套、消*凝胶等个人防疫物资,并每日开展抗原、核酸检测,以便及时甄别发现阳性感染者;同时加强预检分流、分类就诊。轻症者将被转至发热门诊就诊,重症者在急诊缓冲病房接受诊疗。

不管患者来自封控区还是管控区,到了急诊,这里就是开放区。同济急诊人为守护每一位就诊患者而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,奋不顾身始终战斗在抗疫最前线!“”——24小时天0休息,这是同济急诊人的庄严承诺!

逆行而上奋勇担当:

同济急诊人的“疫”无反顾

随着上海抗疫全线启动,急诊医学科第一时间响应号召,派出3名医生和16名护士,医院组建医疗队,奔赴抗疫前线。随着防控形势的不断严峻,急诊诊区的人力和空间都不堪重负,缓解“急诊危急”已迫在眉捷。

对此,院部高度重视,立即调用院内资源,对急诊诊区进行扩容,一定程度缓解了急诊的压力。但由于疫情的进一步扩大,陆续导致科室5名医生和15名护士被封控在小区里,急诊队伍的非战斗减员严重。面对艰难的困境,在吴先正的带领下,同济急诊人逆行而上、奋勇担当,剩余在院人员昼夜无休、全力出战,坚决保障了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。

为了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力量,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,院部决定集全院之力支援急诊。考虑到急诊救治工作特殊性,急诊医学科主任吴先正决定向院部请求院内支援的同时,紧急召回正在方舱的骨干力量肖武强、孙跃喜和谢鸣峰回援急诊救治工作。在3名队员临行前,副院长高原特别叮嘱并指示:“你们大都是*员突击队的队员,也是医疗队的骨干力量,无论身在方舱还是急诊,都要本着‘人民至上,生命至上’理念,到抗疫最需要你们的岗位工作。”

与此同时,院部决定在甘泉楼八楼西临时组建急诊医学科第二病区,由宋艳丽负责,病区护士长为泌尿/耳鼻喉头颈外科的汤爱玲,医生由急诊医学科孙跃喜、心血管内科赵翠梅和血液科周莉莉组成。

时间紧、任务重。4月23日接到通知,次日早上7时集合。病区全体医护即来即战,按照前一晚紧急商讨好的工作方案,动员、分流、转运、办理入院,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。病区管理汲取了年疫情防控时的经验,预留两间缓冲病房,缓冲24小时,复测核酸阴性后再转入普通病房。为了尽可能减少家属陪护,病区还协助病情危重的患者进行每日视频或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